寫部落格不為別人, 只想老年哪裡都去不了時, 還能清楚記得自己當時的心境和想法, 希望回頭看著還能覺得有趣,  如此而已。

另外, 這次旅行行李極簡輕量化沒帶單眼相機, 部落格中的相片都是以手機隨手拍, 雖然色彩不飽和解析度也差, 但擺脫攝影的牽絆, 卻更能專注在旅行的每一個當下。

Date: May - Aug. 2015 in Florence, Italy

155 Jo.jpg 

025_2%20Perfect.jpg

It's absolutely one of my favorite places in whole Europe. The view outside the Basilica of San Miniato al Monte in Florence is wondrous. The Gregorian chant by the monks is breathtaking.

041_2.jpg

↓ 義大利最美麗的教堂之一 [ 聖米尼亞託大殿 Basilica of San Miniato al Monte ] 是一座有一千年歷史的羅馬天主教聖殿,坐落在佛羅倫斯山丘上的制高點,是義大利最的美的教堂之一。

021.jpg 

115.jpg 

113 Jo%26;Kid.jpg 

109 Jo%26;Kid.jpg 

121 Kid.jpg 

072 with Yari.jpg

  "兒子"遠從米蘭趕來佛羅倫斯和我們團聚,週末一起去附近托斯卡尼海濱小旅行超開心。Had a spectacular “ family reunion “ weekend spending with "our son " Yari Teggi who visited us from Milan. 

088%20Yari%20Good%20Shoot.jpg

014%20Jo.jpg

 [ Living in Florence ] 佛羅倫斯生活日記   May 2015

一個城市若是看上去亂糟糟的,住在城裡的人,無論身心,大致也會亂糟糟的吧。就像一個人家裡亂糟糟,住在那房子裡的人心裡大致也亂糟糟,人生也會是如此吧。每年撥出幾個月離開亂糟糟的台灣到歐洲生活一陣子梳理身心,已經是兩人多年來共通的默契。不過一個人看待外在世界的角度,大概與人生經驗和個人美學素養有關。我眼中亂糟糟的台灣街頭巷尾,或許對另一個人來說才是最方便舒適的生活環境,我嘴裡的糖果有可能是另一個人的毒藥,而我耳中的巴哈也可能是別人的惱人噪音。

台灣文化中,家庭、學校、社會教育裡對個人"獨立思考能力"的訓練非常薄弱。大部份的人就在框框中無意識的過了一輩子。即使感到事情似乎不對,但是閉上眼睛,待在人云亦云的大洪流中,總讓人比較放心安心吧。

年輕的時候非常擔心讓別人看出自己是大洪流之外的一隻孤鳥。除了要盡量融入人群,還要試圖隱藏悲傷的童年和孤僻的個性。經歷了許多事來到50歲的現在,所剩不多的人生裡,早已不擔心別人對我怎麼想,熟重熟輕也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再也不想浪費時間了。年輕時實在說了太多無益的廢話,也做了許多懊惱的事。此時,希望能時時刻刻保持開放的胸襟,傾聽自己身體和心裡的聲音過生活,每一天都要很有溫度才行。真好的中老年啊。

009.jpg

今年義大利的氣候很不尋常就像今年台灣的梅雨季節沒有梅雨一樣。地球氣候因為人類的急速高度破壞,極端氣候全球都感受得到。雖然在這裡生活,卻時常掛念著台灣的家人,想起台灣有世界級的景觀,美麗的海洋與無以倫比的山林。在極端氣候將成為常態的狀況之下,島民與島嶼如何共生共存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只可惜小小島嶼上的人們大多不知道珍惜,眼中只有錢、執意蹂躪糟蹋它,備受污染的土地水與空氣,不安全的食物,已經讓島嶼變成島民難以健康生存著的地方,真令人痛心。而為了求得乾淨的水、食物、與空氣而離開故鄉出走應該任誰都不願意 

002.jpg

103%20Jo%26Kid.jpg

131.jpg 

↑↓ 亞諾河橫貫整個佛羅倫斯,夕陽西下,斜暉脈脈水悠悠。 一週裡有好幾天我會總會沿著河岸,登山山頂上的教堂當作日常的健行運動。在教堂裡稍作休息 ,聽教士們在管風琴伴奏下吟唱葛利果聖歌、作晚禱,再下山沿著河岸大繞一圈舊城回家。規律的運動讓身心很安定又平靜。

130.jpg

123.jpg

134.jpg 

想到歐洲列強在20世紀對地球村的燒殺擄掠,搶奪分食地球重要資源而富強了十代,直到現在還可以過著這麼富裕優雅的生活,內心便感到憤憤不平。( 當然富強了幾世代的 中國,對鄰國的燒殺擄掠也不在話下啦,東南亞諸國、韓國中國的的積怨其來有自 ),但每當站在藝術大師的繪畫之前或雕像之下,我內心變得慈卑,變得平靜。燒殺擄掠是人類千年不變的天性 ,未來千年仍是互相殘殺不會進化了吧 ; 反觀人類世界裡這極少數的偉大藝術家,才是人類最尊貴的靈魂,是提升人類心靈的最大力量!

048.jpg  

042.jpg 

147%20Jo.jpg

046.jpg

135.jpg 

↑↓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文明的火光從佛羅倫斯這個城市點燃,哲學、藝術、科學、建築、雕塑、音樂、繪畫等等高度發展,影響擴散到整個歐洲及全世界。直到今天歐洲文藝復興城市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未曾褪去。

夜晚的中世紀古城非常迷人,尤其入夜之後觀光客散去,廣場上的所有雕像似乎又活了過來,恍若回到六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薈萃的那個時刻,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都還在世的那個時候。樂聲處處中,藉著這些可.觸.摸.的古城遺跡,與大師們心神相會,非常神奇。

我想我喜歡旅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想要親自站在這裡,和六百年前的這些藝術家對話。

To beat the crowd & visit this veritable open air museum " Loggio dei Lanzi" late in the evening, I was back in time of Renaissance & be inspired by Cellini's "Perseu slaying Medusa", Giambologna's " Rape of Sabine" & " Hercules beating the Nessues". The vivacious sculptures are ALL REVIVED & put me in a tizzy.

153.jpg 

119 Jo%26;Kid.jpg  

047.jpg 

017 Jo.jpg 

039.jpg  

 ↓ [ 聖母百花大教堂 Cattedrale di Santa Maria del Fiore, Florence ] 1436年完工,是佛羅倫斯的地標,也是佛羅倫斯跳動的心臟。它的樣式捨棄前代哥德式建築,重新粹煉出新的古典羅馬式(包括宏偉優美的圓頂),既優美莊嚴、又非常和諧。

098 Jo.jpg 

122.jpg

 ↓ The Librabry of British Institute in Florence - 在義大利嗅到的一小方英國氣息

001.jpg

 佛羅倫斯的萬神殿 - The Basilica di Santa Croce, Florence 聖十字教堂 ]  1443年完工,教堂內不僅安葬了米開朗基羅遺體而聲名大噪,另外也安葬了伽利略以及羅西尼等大師,所以聖十字教堂又被稱作佛羅倫斯的萬神殿,也是佛羅倫斯人的精神信仰所在。 

006.jpg 

126.jpg

128.jpg

↓ 佛羅倫斯不只是藝術的殿堂或露天博物館,整座城市還是我的音樂廳。無論是城裡的街頭、廣場、或教堂裡,美好的聲音無所不在。在佛羅倫斯,無論是作古的人或存在當下的,無法用建築表達的,就以繪畫; 無法用雕塑傳遞的,就用人聲或樂聲來傳達; 時空交錯的生命熱情,無所不在,每天生活其間,還是感到相當不可思議,天天都很激勵人心。

能在這個與自己心弦共振,心靈共鳴的地方生活一陣子真的非常幸運。 

013.jpg 


 [ Mia Cucina Italiana 我的義大利廚房 ]

多年來佛羅倫斯一直是我們心目中很適合居住的理想城市。2015年五月我們在舊城長租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公寓,而只要能和小孩在一起,無論在哪裡,那兒就是我的家,令人安心又放心。抵達的第一天立刻買來一盆羅勒Basil養在窗台前, 還有房東原來種的Sage鼠尾草, Thyme百里香, Mint薄荷, Rosemary迷迭香等等地中海香料草,這樣一來便可以輕鬆為小孩打理三餐。 

而說到安身之處,近年幾次3-5個月的長時間旅行,行李都只需要一個小小登機箱(裡面還是裝了不少不需要的東西) ,朋友通常很驚訝。大部分人都不瞭解,出門旅行時需要的行李其實很少,一個人活著所需要的東西真的不多。我比較需要的,不是看得見的物質,而是看不見的讓心靈定靜的力量。必須試著在不安定的、焦慮的遷移過程中,讓自己盡快在陌生的地方恢復身心獨立又平靜,順利與人交往,很快融入當地生活,安.定.身.心.,順利展開另一次探險旅行。

這種"收斂情緒擺盪幅度到最小"的能力,對很多人來說或許輕而易舉,不過是移動到另一處地方而已,但對我來說並不容易,得不斷練習放下緊張與焦慮,甚至克服過渡時期短暫的失眠或混亂的經期才行。一旦脫離原本熟悉舒適又安全的生活圈,得努力試著在流浪出走的每一天,無論遇到美好的或不好的人與事都能隨遇而安,一點都不容易。

007.jpg 

003.jpg 

044.jpg 

052.jpg 

053.jpg 

043.jpg

 

[ 買菜時間隨手拍。Mercato Centrale Florence 令人目眩神迷的傳統市場 ] 

* 佛羅倫斯"中央市場"

地中海氣候得天獨厚,托斯卡尼當地生產高品質的地中海蔬菜、水果、橄欖、與葡萄等等食材,真是上帝眷顧的一塊地方。佛羅倫斯中央市場Mercto Centrale、以及我家旁邊的Sant’Ambrogio市場,是佛羅倫斯兩大傳統市場,也是義大利美食愛好者的夢想天堂。如果聖母百花大教堂佛羅倫斯跳動的心臟,那麼中央市場便是佛羅倫斯的胃了。

台灣頂級百貨公司裡貴夫人超市裡,昂貴的義大利進口食材,在這裡不過是佛羅倫斯老百姓每天買菜的傳統市場。

 (↓照片中的 ) 中央市場近幾年在當地政府用心經營之下,成功轉型成為一個宣揚義大利美食、藝術、與文化的多功能文化中心。除了一樓的傳統市場有各式各樣的生鮮肉品及蔬果,令人目眩神迷,二樓的美食文化中心濃縮了所有義大利美食文化的精髓,從紅酒、起司、風乾臘腸、麵食(披薩,麵包,義大利麵等等) 、家飾、書籍、與美食超市之外,還設有一所知名烹飪學校,可以讓觀光客在精美的烹飪教室裡跟著主廚動手做義大利菜。中央市場不定期舉辦各式各樣結合音樂、藝術、與美食的展演活動,每天吸引著全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義大利美食愛好者齊聚一堂。

家庭主婦每天可以在這樣的傳統市場買菜養小孩,是作夢都會笑的幸福生活。真希望台灣家附近也有這樣的菜市場啊。

139.jpg

010.jpg 

011.jpg

 ↓ 黑松露,和櫃子裡後方(照片左上)更貴的的白松露。松露通常都削成薄片、或磨成泥與橄欖油拌勻搭配其他食材食用。它獨特的香氣有人趨之若鶩,也有人敬而遠之。我們雖不排斥但也沒有太喜歡。

035.jpg 

037.jpg 

038.jpg

↓ 義大利人生產製作高品質食材的秘訣都在"時間"。紅酒、Salami、Prosciutto、Parmigiano起司等等,樣樣都是用"時間" 緩.慢.釀.成.的好滋味。時間的滋味,絕非工業化大量快速生產的製程,或各式添加物所能取代的。

時間的滋味,無可取代。

此外,義大利人對美感的要求似乎與生俱來,對傳承美好事物的嚴格態度也教人敬畏。 這裡也有香精色素,但他們似乎不太熱衷。

141.jpg 

142.jpg 

136.jpg 

140.jpg 

 

[ 台灣媳婦在地中海義大利的 養小孩日記 ]

* 經典義大利Ragu番茄醬汁

↓ 義大利從南到北、每個省份、甚至每個家庭熬煮Ragu醬汁的材料和方式都略有不同。我的Ragu是清爽的版本。以橄欖油炒香芹菜末,洋蔥末,紅蘿蔔末,用中小火慢慢炒到微微焦香(這道程序需要耐心也最重要),之後嗆點葡萄酒(香甜的葡萄汁液是美味醬汁的基底之一 ),再加入大量甜美熟透的番茄( 吃起來乾澀無味的番茄再怎麼煮都不可能會好吃 ),以中小火慢慢熬煮二、三十分。期間得不時攪拌,視情況加入少量蔬菜高湯。慢慢讓蔬菜水份揮發,醬汁濃縮,讓橄欖油充分和蔬菜融合成甜美濃郁的醬汁,就大功告成了。

我在波隆納的阿嬤會加牛絞肉、豬絞肉、少許牛奶。簡單來說,好吃甜美又香濃的蕃茄很重要; 新鮮好吃的蔬菜很重要; 好喝的葡萄酒很重要(不能用廉價爛酒); 好吃的橄欖油更重要。

一旦有了好的食材,廚師所能做的事並不多。 只在巧妙搭配,努力將食材原本的風味收斂提現出來而已。

016.jpg  

 在熬煮蔬菜醬汁Ragu的時候我通常不再加鹽,倒是煮麵條時得在沸水中加點鹽帶出杜蘭小麥麵粉中的甜味,跟做麵包時加上一點點鹽巴是一樣的道理,讓澱粉中的自然甜味提現出來,就完全不再加任何調味料。 我的義大利廚房完全不需要中式廚房櫃子裡瓶瓶罐罐的調味醬料。完.全.不.需.要.。慢慢進化到這樣自己也非常開心。

008.jpg 

 將切厚片的全麥多穀類麵包烤得酥脆 塗上新鮮可口的ricotta cheese,加上一片鹹香可口的salami鹹香的義大利風乾腸及一點芝麻葉Rucola,配上義大利當地咖啡和新鮮水果水蜜桃淋上有機優格,就是既快速又簡單的兩人活力早餐。台灣媳婦在地中海養小孩超輕鬆。 

095%20Perfect%20Breakfast.jpg

↓  最近愛上這種pasta叫做Trofie,是托斯卡尼鄰近省份Liguria利古里亞當地的麵食。短短捲捲的好Q彈很好吃。傳統上是以羅勒松子起司等等做成的青醬來料理。但是我的廚房由我當家作主,將熬好的Ragu醬汁拌入義大利麵讓麵條充分吸收,灑上帕馬善起司,就是我們的營養午餐。

133.jpg 

風行世界的慢食主義就是從義大利發展出來。義大利料理的基本哲學,並不在用"調味"的方式讓不好吃的食材變得好吃。絕不是那樣。

台灣許多西式主廚大多以中式烹飪中"調味"的思考邏輯在料理義大利菜色,不僅費盡心思地加油添醋,不懂得減法、收斂食材原味,還加了大量人造鮮奶油或人工起司,終於做出黏呼呼又調味過度的台式義大利料理,看來也頗受食客青睞。

不過話說回來,台灣人長期受到香精、色素、調味料侵害,尤其中式廚房裡瓶瓶罐罐含化學添加物的大量調味醬料,長期過度使用的人工鮮味劑、雞粉、柴魚粉、味精等等,味覺應該已經麻痺,很難嚐出食物原味了吧。

義大利料理好吃,是在看不見的產地就已經決定的事。培育出好食材,不加油添醋,不過度調味,盡量呈現食材最原始的風味,讓食材自己說話,是義大利料理的基本哲學 ,也是我選擇義大利地中海料理最大的原因。

094%20Pesto.jpg

↓ Pesto 青醬(又稱甜羅勒醬)在羅馬時代從北非引進義大利,最早的版本就是羅勒、大蒜、鹽、橄欖油,後來演變成加了松子、和起司,稱為Genoa Pesto,也就是現在一般所謂的Pesto。

簡單以調理機打成的Pesto 青醬,可以拿來拌各式義大利麵、或塗抹在麵包上,既營養又非常好吃。

093%20Pesto.jpg

 ↓ 為小孩做的前菜Prosciutto con Melon。鹹香的義大利風乾火腿,簡單搭配地中海超香濃哈密瓜,簡單又容易上手,小孩超喜歡。

022.jpg 

↓ 義大利經典沙拉 Salata Caprese - 番茄、mozzarella起司、羅勒、橄欖油的黃金組合,這幾種經典義大利食材也可以用來煮義大利麵,後面再加說明。 To prepare the "Salata Caprese con Rugola" was dead simple & quick, but it's always divine. 

045.jpg

 

↓ 以橄欖油嫩煎蘑菇,夾上義大利拖鞋麵包,灑上窗台上自己種的現採羅勒,是我們的簡單營養午餐。

 Basil羅勒優雅的香氣為這中餐加分很多啊。Basil羅勒的味道與香氣跟台灣的九層塔有天壤之別,氣味絕不能相提並論。倫敦皇家玫瑰園裡上百種不同玫瑰清新優雅的氣味,與桂花或玉蘭花等等庸俗嗆人的氣味絕對不同啊,是同樣的道理。

020.jpg

014.jpg

↑↓  將地中海地區盛產的Zucchini 綠櫛瓜刨成薄片,直接在烤盤上烤,完全無油煙。櫛瓜跟絲瓜、黃瓜、茄子等蔬菜一樣水份很多,簡單用烤盤來烤熟就很好吃,除了可以去除水份讓味道更濃縮之外,也在表面增加一點點焦香的香氣,完全不再加任何瓶瓶罐罐裡的調味醬料,直接吃、夾在麵包、或撒在生菜沙拉上都很好吃。    

129.jpg

015.jpg 

055.jpg

↓ 招待朋友的菜色,是將前一天醃漬的烤雞啊肋排及蔬菜全丟進烤箱,優雅地迎接訪客到來,不會手忙腳亂。烤箱食物出爐了再隨意加點生菜,倒上酒水就可以輕鬆開動。"一鍋料理"是像我這樣的極致懶人,優雅的輕鬆宴客之道。

芝麻葉Rucola是我們很喜歡的一種蔬菜,香氣非常強烈濃郁,搭配Prosciutto風乾火腿或是Salami義大利臘腸等等同樣氣味強烈濃郁的食材很適合。 生菜沙拉裡加入芝麻葉提味也很棒。當然灑在義大利麵上或是夾入麵包都行,用途很廣,不但非常好吃營養價值也很高。 

120.jpg

進入五十歲中老年,基礎代謝率變得很差,身體清.楚.明.白.的告訴自己,必須減少食量,再次調整飲食。在這裡早午之間吃均衡營養的一餐,傍晚夜間吃點輕食或水果拌有機優格,少.吃.一.餐., 的確是目前身體覺得非常舒適的實驗觀察結果。

簡單少量的飲食直接影響著心靈,心靈跟著簡單又平靜,身心交互影響的結果不知不覺物質慾望也減低。年輕時不停吃不停添購東西的時期好像慢慢過去了,進入中老年的現在,想要力行新的"減法人生",只想過著心靈豐富的簡.單.生.活.。

前陣子和幾位朋友爬山閒聊之間談到基因。話題主要是基因和壽命長短的關係。回頭查了一些資料之後赫然發現,"基因"這個只在課本上學過的東西,長期以來強烈地決定了自己生理的基本狀況,而且可能是不容易改變和調整的東西。 自己在努力建立身心健康的道路上,卻從沒有注意過基因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和努力調整體質、或遵循地中海健康飲食強健身體比較起來,追求心靈的強壯、平靜、與平衡,真的困難多了。 

 

[ 那天 遇見天才達文西 ]June 2015 

 那天拜訪了位在義大利佛羅倫斯美麗鄉間的文西村Vinci李奧納多•達文西出生長大的村莊與故居。

李奧納多‧迪瑟皮耶羅‧達文西 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 (1452-1519年,67歲)是近五百年來各個領域公認的天才,一生始終在探索藝術的高貴氣質,將藝術創作與科學探討結合,只有在美的創造中他才能感到心滿意足。15世紀義大利的人文、科學、理性、與美的追求及創造,因為達文西而登峰造極,他在世界美術史上的地位獨一無二。

站在他出生長大的地方,回想著在書上讀過關於他的一切,不知不覺血脈噴張... 

 Leonardo da Vinci's Birthplace. It's really thrilling to behold the remoteness and simplicity of the house where the genius was born.

004.jpg 

005.jpg 

006.jpg 

007.jpg

015%20Jo.jpg


[ Uffizi Gallery, Florence 烏菲茲美術館 ]

烏菲茲美術館的前身,是文藝復興時期梅迪西家族的宅第,始建於1560年。家族最後一位直系後裔安娜瑪麗亞梅迪西在臨終遺言中將家族所有收藏都捐給義大利托斯卡納政府,作為佛羅倫斯的遺產保留下來。烏菲茲自然成為一座博物館,並於1765年正式對公眾開放。由於館藏實在太多,一些藏品不得不收藏到其他博物館中。一些有名的雕塑作品就被安放在佛羅倫斯巴傑羅美術館

趁著每個月第一個星期日的免費日,去了Uffizi Gallery烏菲茲美術館和Academia Gallery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裡頭有文藝復興三巨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 、和拉斐爾的大量作品。

013.jpg 

011.jpg 

010.jpg 

001%20Jo.jpg 

020.jpg 

018.jpg 

↓ Botticelli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 線條柔美非常動人。在歷經中世紀千年的宗教禁錮,之所以為人的種種精神樣貌被層層禁錮綑綁,在文藝復興的此時終於得以解脫,並藉由科學創造、哲學思想、建築、繪畫、與雕刻等等方式重新定義這個世界。

時空交會,五百年後我恭逢盛會,能站在這裡親眼目睹大師們淬鍊一生之後傳世不朽的靈魂昇華,就在我可以伸手觸摸到的地方。再來幾次還是會如此激動吧。

019.jpg 

021.jpg 

022.jpg 

023.jpg 

003.jpg 

 

米開朗基羅擅長雕塑,他的畫就像雕塑一樣,雕塑感非常鮮明,聖母的手臂還有男人強壯的肌肉。

015.jpg 

 

↓ 在達文西之前幾個世紀的人,大都這樣描繪"天使報喜圖",不僅畫面沒有空間深度,聖母與天使肢體僵硬,表情誇張。

004.jpg 

↓ 這是達文西的"天使報喜圖"。 他不要販賣廉價的誇張情緒來討好欣賞者,而選擇委婉沉靜、相對收斂的情緒表達,卻更顯張力不受當代箝制思想的束縛,勇於創新,以科學方法實地觀察所要描繪的對象,以彩度很低的紅黃藍三原色,四平八穩地融合在畫面上,用極為細膩深刻的手法,重新詮釋了"天使報喜圖",在優雅寧靜的氛圍之中平.靜.地.描繪了天使報喜的那一刻。

聖母見到突然到來的天使,驚訝地微抬左手,右手仍停留在正閱讀著的聖經上,身體沒有像上一張畫那樣退後蜷曲,手與臉部的情緒也不誇張。 雖然我不覺得任何一個少女突然被告知要懷孕了怎可能會多平靜,但20歲的達文西可能覺得她從容對待這個使命(即將受孕生下耶穌的使命),才更符合聖母美與愛的形象吧。

006.jpg 

↓ 如果能從畫裡向我走來,怎麼看都是一個清純無瑕的美少女啊~

007.jpg  

008.jpg 

014.jpg 

005.jpg 

↓ 相較於兩位大師,拉斐爾的一生實在太過順遂,作品盡是幸福祥和的畫面,沒有任何激情。有人批評他作品沒有深度,我年輕的時也這麼覺得,每幅畫看起來都差不多,就跟有人批評韋瓦第的音樂一樣,聽起來都差不多。

但50歲的我回過頭來看,他因為一生平步青雲而穩定累積的,質與量兼備的優雅作品,其實非常耐看。描繪的聖母就跟平凡的路人一樣(並沒有將她神化或誇大),一點都不做作,不虛張聲勢,也不矯情,很有人的溫度啊。

在那個人文薈萃的時代,其實還有許多非常頂尖的藝術家留下的大量作品,館藏在佛羅倫斯各大美術館,只是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實在太耀眼了,遮蓋了不少其他大師們的光芒。

019.jpg 

002.jpg 


[ Accademia Gallery, Florence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文藝復興的精神,是在掙脫中世紀黑暗時期封建社會、與腐敗宗教的束縛和思想箝制,效法古希臘羅馬的科學分析與哲學思考,重新定義人的價值與意義。

年輕的時候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無論是大師的文學作品、或所有建築、繪畫、雕刻等等藝術型式,都只能一知半解,但是隨著一年一年的旅行,"見過"的人(已作古的人)越來越多,疑惑也越來越大,好奇心驅使之下讀了藝術史相關書籍,來到他們的作品之前抬頭仰望,才漸漸了解,藝術家之所以偉大之處應該是,不僅僅是他們的作品(跟巴哈的音樂一樣)都在嚴謹的幾何邏輯與理性的架構上,追求感性的美的呈現(而不是膚淺與濫情); 最重要的,應該是他們都是思想哲學家,一生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並具有那個時代的意義,不能做音樂的就用雕刻,無法建築的就用繪畫等等來表達,所以才受到後世人們的推崇與敬仰吧。

雖然自己生命厚度遠遠不及於他們,也沒有他們睿智的思考哲學,但過著自己再平凡不過的渺小生命時,能時時抬頭仰望高山,便覺得人生的道路不再孤單單的沒有方向。

過去二十多年來,所有這些對藝術求知慾、與常年習慣一個人的獨自旅行,都受到大學時期登山社好友Yu-Chun的深遠影響,她對我的啟蒙功不可沒。雖然也鄭重對她說過感謝的話,但她對我的啟發可能遠遠超過她的想像,邊旅行邊這麼感恩地想著她,直到此刻還能有她的友誼相伴真的非常幸運。

033.jpg 

024.jpg 

048.jpg 

045.jpg 

[ Middle Ages中古黑暗世紀 V.S. Renaissance文藝復興 ]

* Middle Ages / Dark Ages中古黑暗世紀 –

西元前800-146年的古希臘文明宗教信仰裡,相信天上宙斯諸神雖有主宰天地萬物的神力與神性,但同時也有人類的七情六慾。即便是神,也有人性。除了宗教信仰,古希臘文明在科學、藝術、宗教、哲學、工藝上的輝煌成就,更是西方文明的起源與重要根基。

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進入千年動亂的中古世紀,封建領主近乎文盲、沒有文明可言,其統治下的騎士、農民、工人、奴隸一生繳交重稅、效忠領主(換來庇護)、也任由領主買賣。另一方面,腐化墮落的天主教勢力否決人性、反對理性,箝制束縛人們的思想,宣揚人帶著出生的原罪到世間接受懲罰,也唯有不停地低頭懺悔贖罪,才有轉世再生的可能。

中古世紀活著的人被刻苦壓抑著,完全不鼓勵歡樂,過分強調靈與精神,對肉體極度貶抑,對真實人性、生命歡愉、親情與愛情的禮讚,完全漠視。

西方文明至此不僅停滯不前甚至倒退,更陷入空前的黑暗時期。

 

* Renaissance文藝復興 -

直到十四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足以對抗封建與宗教勢力的中產階級興起,尤甚在佛羅倫斯梅迪西家族龐大的財富資助之下,社會充滿著自由開放的人文氣息。文藝復興要將中古黑暗世紀裡被否認、卻真實存在的人性與生命的本質,重新點燃。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等文藝復興人,他們反抗的不是基督教義本身的信仰,而是反抗腐化的宗教勢力對人類思想的禁錮。

文藝復興時期藉著闡釋古希臘新柏拉圖主義,以科學理性的態度,企圖追求真實人性的最大解放,同時又可以達到心靈上的宗教聖潔及平和。古希臘哲學與基督教教義對文藝復興人來說並不相違背。

 

* 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 (6 March 1475 – 18 February 1564) 米開朗基羅

出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年輕時根據古希臘神話中的故事雕刻了酒神巴斯像,仔細描述了人類真實貪婪的慾望,在雕刻創作中追求人類肉體最大的解放。他在年僅26歲時登上巔峰,完成世上最偉大的雕刻作品之一聖殤Pieta,以悲憫神聖的宗教情懷、細膩深刻的手法描繪喪子(耶穌)的母親內心最深沉的悲痛。

他一方面創作希臘主題的作品/酒神巴斯,同時也創作基督教主題的作品/聖子與聖母。米開朗基羅一生中,人性與神性之間的矛盾與衝突,正是他創作的最大動力,他畢生以雕刻(尤其是雕刻人體),不斷思考人生哲學與生命議題。

1504年,年僅29歲的米開朗基羅再次登峰造極完成了大衛雕像,他捨棄了先前自己的草稿(驕傲的大衛站在自己割下的巨人歌利亞的頭上),他讓大衛沉穩自信地直視前方,為了保護族人挺身而出,準備迎向襲來的巨人歌利亞,從手部暴起的青筋與微蹙的雙眉看來,似乎隨時就要劍拔弩張…。

043.jpg 

041.jpg 

米開朗基羅讓原本冰冷的大理石,變成大衛結實的骨架,有血液流動著的血管,和肌肉起伏的結實胸膛,非常令人震驚。就這麼站在大衛之前抬頭仰望,足足有一小時這麼久吧。是什麼樣人文匯粹的光輝年代啊,竟然可以同時出現這麼多天才,真是不可思議。

042.jpg 

米開朗基羅晚年,對聖子與聖母的描繪跟早年完全不同,更輝宏大氣。他不再拘泥於型式與細節,選擇讓樸拙的石塊自己說話,留下刀刀斧斧的刻痕斑斑,對不重要的細節,也不再修飾磨光。

死去的耶穌雙手雙腳無力地沒入石塊之中,聖母將十字架上的耶穌卸下,以她不成比例、龐然巨大的右手想要撐起耶穌,為母著者失去孩子劇烈的傷痛,隱隱地表現在她悲痛的面容與雙眼,雕像傳達出來的悲傷力道重重地落在觀者身上幾乎要讓人不忍直視,非常震驚!

025.jpg 

026.jpg 

028.jpg 

↑↓ 米開朗基羅充滿矛盾與人神激烈衝突的一生,在他晚年的作品"囚犯"群像、與西斯丁禮拜堂裡的創世紀繪畫中,似乎已經漸漸得到答案。米開朗基羅落在石頭上的每一道大小刻痕清晰可見,囚犯們伸展扭動的身軀、緊張的肌肉,彷彿活生生要從冰冷的大理石中奮力掙脫出來,非常撼動人心,久久不能自已…。

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幾乎全擠在大衛之前,卻鮮少人在這些群像之前屏氣寧神、激動地徘徊留連、抬頭仰望…。

直到米開朗基羅八十九歲去世,這些群像一直沒離開過他身邊,這些作品對他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是他一生的總結、也是他達到巔峰的代表作。但不僅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無法看懂,似乎也無法被我身邊的觀光客理解,沒有得到應有的價值與地位,不應該是這樣啊。

029.jpg 

034.jpg 

↓ 手持聖經的摩西

站在米開朗基羅一刀一斧鑿出來的作品之前,他的靈魂熱烈激盪著我的。看著奮力要從大理石掙脫的肉體,我極為激動。這情況跟那年元旦,我非常疲憊地負重登山走了10小時,最後終於抵達嘉明湖,孤獨地站在湖邊大草原上,看著眼前夕照映照著金黃耀眼的群山,雖然身心俱疲、卻第一次感到和上天如此接近,情緒非常激動。那次苦行生僧般的健行,是我第一次有這樣的身心經驗。

站在米開朗基羅的群像之前,我同樣感受到一股看不見的強大力量,撼動著心靈,非常奇妙...。

032.jpg 

米開朗基羅晚年的作品大器而渾然天成,不再拘泥於可見的型式與支微末端的細節。當時的人以為他作品並未完成,事實上米開朗基羅已經超越他當代的人五百年甚至一千年,無法被當代人理解是自然而然的事。這些作品即便今天放置在世界上任何一個當代美術館裡,都是極為出色的當代藝術作品。米開朗基羅孤單單地一人站在崇高偉大的山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米開朗基羅讓我相信,美是一種直覺,但只顯現給心地單純的人看見。習慣複雜的看不見單純的美

藝術無國界,沒有語言或宗教藩籬,偉大的藝術家和他的觀賞者之間,可以輕鬆穿越時間與空間限制,在偶爾發生的、對的時空中,相遇相知、相惜。如果此刻他能聽見,我想告訴他,他絕不孤單。從米開朗基羅的作品裡,我看見年輕的大衛,不受陳腐宗教的規範限制、勇敢地衝破束縛、堅定地昂首於天地之間; 也看到他晚年像"囚犯"們終將掙脫、看到他沐浴在母子親情的聖光之下...。生命的答案,是愛與寬容。他粹煉一生的這些作品,全部重重地烙印在我的靈魂裡,他讓我看到,我人生也想追求的自在與寧靜,寬容和悲憫...。 

039.jpg 

035.jpg 

偉大的藝術不僅可以穿越時空,洗滌心靈,讓人回到最原始的狀態,最單純的心境。而越簡單,其實越富足。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當背包客獨自到歐洲旅行,對所有這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到相當陌生、驚訝不已。經過無數次的獨自旅行、直到五十歲的中老年此刻,一切突然變得豁然開朗。之前無法清楚明白的,在二十多年後舊地不斷重遊,心境竟然可以如此不同。

這些文藝復興人正像此刻我的中年,想要掙脫一切所有加諸在身上的層層箝制及束縛,重新回到最單純的心境,像出生嬰兒般對世界充滿好奇,將所有五官全部打開,用心用眼好好觀察、體驗這個美好而新奇的世界,以愛與寬容向著陽光,心存感激地大步前進。

如此說來好像也不用急著一定要找到哪個宗教、行禮如儀地參拜。若能一生仰望高山,不斷向著這些文藝復興人致敬,或許也是生命的正確方向吧。

 

 

[ Apprentice Diary in Florence, Italy 我在義大利餐廳的學徒日記 ] 2015 July

The experience working as an apprentice in an Italian restaurant “Osteria Vini e Vecchi Sapori” Florence, Italy.

因為十年前的一場大病,讓我重新學習"健康管理" 這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沒有了健康,才發現所有一切都是其次,也唯有重拾健康,才可能享受精彩人生。

無法改變台灣備受污染的水、食物、和空氣,於是只能改變從小到大的飲食習慣,改以蔬菜、水果、雜糧堅果為主食,只攝取少許乾淨的奶蛋肉不吃海鮮,盡量潔淨飲食,保持運動習慣,持續修煉心靈,期待能在身心靈的平衡中找到安定安靜的力量,不再生病。

剛開始重新學習健康飲食和烹飪的過程四處碰壁,始終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蔬食料理方式。無意之中轉而學習地中海飲食,發現以地中海地區盛產的橄欖油、蔬菜、水果的飲食方式與烹調方法簡單易學,非常適合我們的新生活。

除了平常藉著影片與書籍動手練習,這些年在不同國家旅行時也找到義大利餐廳,跟著主廚學做菜。在義大利當地烹飪學校半年、一年,慢慢學習的方式不適合自己。選擇在餐廳專業廚房裡直接跟著主廚學習雖然充滿挑戰,但是卻非常有趣。幾次的學徒經驗下來,不僅可以繼續練習以義大利語和當地人溝通,也認識了許多跟我一樣熱愛義大利美食的主廚與夥伴。旅行對我來說有了截然不同的體驗、與非比尋常的意義。

年輕獨自當背包客旅行時,就不喜歡走馬看花。直到現在,旅行對我來說,是為了找到對的地方和對的人,互相激盪生命的熱情,交換互相照亮的光芒。不再當觀光客之後,看世界的角度截然不同,不僅可以從容地在不同文化之間穿梭,認識了許多值得一生交往的朋友,旅行也變得更有重量。

這是我分別在倫敦巴塞隆納和吉羅納餐廳的學徒經驗。

Being an apprentice in London, Barcelona, and Girona 2013.

Diary # 1 - http://jocelynlin.pixnet.net/blog/post/39292781

Diary # 2 - http://jocelynlin.pixnet.net/blog/post/39460295

Diary # 3 - http://jocelynlin.pixnet.net/blog/post/41140501

剛到佛羅倫斯,我便在Tripadvisor網站裡找到有全世界網友極高評價的兩家餐廳,分別去試試手氣。第一家餐廳我才進門不到五分鐘立刻被拒絕。走進第二家餐廳,一樣以平板電腦用一分鐘影音簡報,快速簡介關於我在倫敦巴塞隆納、和吉羅納餐廳的實際學徒經驗,主廚瞪大著眼睛又嘴角揚起的那一刻,我心裡暗自高興,認為應該沒問題。果然主廚讓我隔天再來第二次面試。之後隔週便順利進入餐廳廚房,開始跟著主廚學習義大利托斯卡尼料理,真的非常幸運。

這是這家餐廳在網站上的熱烈好評、與詳細的地址電話。餐廳就在佛羅倫斯烏菲茲美術館附近,離我住的公寓只要七分鐘走路就到的地方。

http://www.tripadvisor.co.uk/Restaurant_Review-g18...

“Osteria Vini e Vecchi Sapori”

Address: Via dei Magazzini, 3、Firenze, Italy.

+39 055 293045 

010.jpg 

1062.jpg 

1004.jpg 

↓ 主廚Mr. Gianluca Camilotto是道地佛羅倫斯人。每天早晨他會先針對剛採買到貨的當季食材擬定當天的菜單,Menu幾乎天天不同。

1054.jpg 

1007.jpg 

↓ 新鮮的Tagliatelle義大利寬麵,是小孩的最愛。我們到義大利之後就不想再吃超市的乾麵條了。( 因為一離開義大利,就很難再吃到新鮮現做的好吃義大利麵了呀! ) 新鮮現做的義大利麵煮熟,淋點橄欖油加點大蒜,就好好吃啊。

餐廳先將煮到五分熟的燉飯和義大利麵預先準備好,等客人點菜之後才會完成。

1023.jpg 

↓ Pesto 羅勒青醬。

餐廳還未到營業時間,廚房裡就非常忙碌啊。每天早晨開店之前,我會幫主廚準備Pesto 羅勒青醬。將羅勒、大蒜、鹽、橄欖油、松子、和起司,簡單以調理機打成。可能因為做青醬失敗的機會不大,所以才放心讓我獨立完成吧。

1016.jpg 

1006.jpg 

↓ 義大利牛肝菌。

鼎鼎大名的Funghi Porcini義大利牛肝菌,也是我最喜歡的義大利食材之一 ,用來煮義大利麵和燉飯都非常好吃啊。大多數的人不能了解為什麼牛肝菌絕對不能用水洗,只能用刀子刷子輕輕除去菌體上的泥土。因為菇菌類含水量多,在烹調過程中要盡量揮發多餘的水份都來不及了(為了讓香氣更濃郁,味道更濃縮),不能用水洗。

鮮美的牛肝菌蘑菇帶著森林裡泥土的氣息,香濃綿密的滋味令人垂涎,絕不是大量生產、沒有味道的太空包假蘑菇所能比擬。

1009.jpg 

1010.jpg 

1057.jpg 

↓ 油炸綠櫛瓜花

綠櫛瓜的花很好吃,必須費工摘除底部的雄蕊,裹上薄薄的麵衣以橄欖油油炸,保持蔬菜的鮮甜與原汁原味,跟炸天婦羅一樣的道理。

1058.jpg 

1032.jpg 

↓ 迷迭香烤馬鈴薯。

新鮮馬鈴薯去皮之後以滾水煮幾分鐘,切塊之後淋上橄欖油入烤箱烤熟,很簡單又令人滿足的迷迭香烤馬鈴薯啊。

1002.jpg 

1040.jpg 

↓ 基礎番茄醬汁。當季熟透的牛番茄在底部劃十字以滾水汆燙一下之後去除外皮,切成小塊用橄欖油、羅勒、少許大蒜慢慢熬煮,是餐廳一整天的基本醬汁。

有多少餐廳主廚願意耗費時間精力,以當季的新鮮食材製作美味的番茄醬汁? 有多少主廚愛作弊超捷徑,使用便宜又快速、但風味卻天差地別的番茄罐頭呢?

1012.jpg 

↓  餐廳裡一道很受歡迎的開胃前菜Crostini al pomodoro e basilico,也是在義大利各地也都找得到的經典Crostini,我也超喜歡的。

將義大利拖鞋麵包在炭火上烤得有點焦香、表面酥脆後淋點橄欖油,鋪上由番茄丁、羅勒、橄欖油拌成的沙拉。極.度.簡.單. 卻 非.常.好.吃.。

這裡是我學習人生減法的原.味.廚.房.。要加油添醋地討好味蕾太容易了,懂得減法才是王道。人生也是如此,我此刻的中年要學習的,是如何懂得人生減法,讓生命愈簡單、卻愈香醇多彩。 

1033.jpg

如果說義大利是橄欖油孕育而成的文化,法國是奶油,那我覺得台灣差不多是豬油文化。並不是豬油不好啦,只是對我來說相對濃重,有不喜歡的腥臭味。

台灣的滷肉飯、控肉飯就是經典的豬油拌飯。另外台灣小吃的水煎包、蔥油餅、小籠包、到中式早餐店裡面的高麗菜包等等,豬油都是最重要的靈魂。去除豬油就不再是台灣道地小吃了。再講到甜點,那麼台灣連車輪餅的紅豆內餡也拌豬油(才香啊)。另外還有新竹的古早味竹塹餅,也在吃豬油香。從主菜小吃到甜點,台灣差不多是豬油文化。

 台灣的氣候所能生產的作物當然和地中海地區或其他地方不同。豬油、奶油沒有不好,只是每個人口味和喜好不同而已。

1019.jpg 

1020.jpg 

↓ 墨魚燉飯 v.s. 番茄羅勒義大利麵。

這是我當過學徒的幾家餐廳裡,最好吃的員工餐哈哈。除了生菜沙拉和水果,還有好好吃的墨魚燉飯和番茄羅勒義大利麵。真幸福啊!  

章魚燉飯裡最重要的醬汁,是好.的.橄.欖.油.,和好.的.白.酒.(酒精揮發之後留下醇厚香濃的葡萄汁液)。橄欖油絕對是義大利美好食物的靈魂。拿掉橄欖油就不是義大利墨魚燉飯了

1021.jpg 

↓ 這是另一天的員工餐。蝴蝶麵煮好之後撈起來(就不回鍋了) ,直接拌上很香的初榨橄欖油(品質好又新鮮的橄欖油最重要啦再強調一次),新鮮蕃茄丁,羅勒(很重要啊加分很多) ,和莫札瑞拉起司,簡單趁熱拌勻就上桌,好好吃啊。

餐廳慎重地選用Campania省份當地出產,有名的mozzarella di bufala水牛起司,超非常香濃頋口,和我在一般超市買的mozzarella起司完全不同。好的食材才是重點,再強調一次。

1045.jpg 

在廚房裡沒時間坐下來休息,手上也總是沾著油或水在忙,沒辦法隨時拿著手機做紀錄,只能隨手拍一下。所有程序只能牢記在腦海裡,每天回家再做整理,回顧一天所學。

1008.jpg

 ↓ 豌豆培根義大利燉飯。

義大利風乾培根Pancetta切成小丁,以橄欖油爆香,加入新鮮的豌豆仁炒香,加點蔬菜高湯慢火熬煮,讓青豆仁與風乾培根完全融合後的醬汁,用來煮義大利燉飯,好的食材簡單搭配,卻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絕妙滋味。簡單料理,吃出原味,就是我喜歡義大利料理的最大原因啊。

1034.jpg 

1042.jpg 

↓ 以鴨肉做成的,義大利麵肉醬麵。

以橄欖油爆香鼠尾草、迷迭香等等香料加入鴨肉以中小火慢慢煎到熟透,再以手工去除鴨骨,切碎肉片當作肉醬基底。等到客人點餐之後再完成義大利肉醬麵,是餐廳裡另一道非常受歡迎的菜。

1015.jpg 

1048.jpg 

1036.jpg 

↓ 世界各地吃魚卵/魚子的方式各不相同,第一次見識到用來做義大利麵哩。地中海地區義大利的Bottargo魚子,多數是tuna鮪魚、或mullet鯔魚/烏魚的魚卵做成的,像網路上這張照片一樣。↓

018.jpg 

011.jpg

↓ 魚子義大利麵。

主廚將珍貴的魚子用刨絲器刨成細末,加上特級初榨橄欖油和新鮮羅勒(就這三種食材而已),以一點點滾燙的煮麵水快速均勻攪拌做成醬汁,直接拌上煮好的義大利麵條就大功告成。非常簡單。當然不須要其他調味料。又是另一道呈現食物原味的義大利菜,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要加油添醋地調味來討好好客人胃口實在容易太多了。我的主廚選擇難走的路,選擇"減法"當作他的烹飪哲學,常常只要少少兩三種食材(又要不調味)就成就出真實的美味,真的非常厲害。這是我待過最棒的義大利廚房。

只可惜大部份廚師多在絞盡腦汁地加油添醋,真正懂得減法的主廚並不多見。習慣複雜的,看不見單純的美。真正懂得簡單平凡滋味的人並不多。

012.jpg 

013.jpg 

1039.jpg

 ↓ 海鮮淡菜燉飯。

新鮮的淡菜以橄欖油和少許大蒜炒香,嗆點白葡萄酒(葡萄汁基底非常重要),加上檸檬汁、西洋香菜parsley提味,蓋上鍋蓋幾分鐘等蚌殼打開。去殼之後用這個海鮮橄欖油醬汁,做成淡菜燉飯。

這一道菜的基礎醬汁,還是橄欖油。 拿掉橄欖油就不再是義大利海鮮燉飯了。

我在台灣很少吃到道地義大利菜,除了海洋性氣候與地中海型氣候不同作物種類與滋味當然不同,兩地廚師烹飪哲學加法與減法絕對不同另外很有可能是菜裡根本沒有好的橄欖油。拿掉新鮮好吃的橄欖油就不是道地義大利菜了。台灣見過不少所謂的義大利海鮮麵,吃起來卻絕對是道地"台式海鮮炒麵"啊,上頭鋪滿很有看頭的海鮮、加了許多工廠生產的調味醬料、有樣子沒裡子的義式料理真的不少。

1047.jpg 

1046.jpg 

↓ Ravioli義大利麵餃,粉紅色的醬汁很漂亮。醬汁以番茄、鮮奶油做成,只可惜我們倆從來都不喜歡鮮奶油。

1049.jpg 

 ↓ 青醬義大利寬麵。

以羅勒、大蒜、鹽、橄欖油、松子、和起司,每天新鮮現做的Pesto 青醬,簡單拌上義大利寬麵,營養又非常好吃。我在這裡看到的醬料,無論青醬紅醬等等都是每天新鮮現做。很慚愧的是我在台灣的醬料都是打開廚櫃或冰箱就有的、從超市買來的工廠大量生產的東西防腐劑啊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化學添加物

1050.jpg

017.jpg 

 ↓ 經典番茄義大利麵。

新鮮甜美的薄皮小番茄以橄欖油、少許大蒜用中火慢煎 (橄欖油漸漸地變成漂亮的橘紅色,是茄紅素溶到橄欖油裡了),去蕃茄的青澀味、揮發多餘的水份,讓番茄味道濃縮收斂、與橄欖油味道充分融合,加入義大利麵吸收美好的醬汁後起鍋,趁熱拌入mozzarella起司和羅勒,就大功告成。

食材跟義大利經典沙拉Salata Caprese 一樣(下面這張照片↓ ),同樣是番茄、mozzarella起司、羅勒、橄欖油這幾種義大利經典食材的搭配,一個是冷菜一個是熱菜。道理都通的。

045.jpg 

高明的義大利菜都在發揮食材本身的味道,如此而已。不矯揉造作、更不加油添醋地掩蓋食材原味。

這裡是我學習人生減法的原味廚房。在這裡,我的人生風景大不相同,也再次豁然開朗。無論多老,我們都要一直旅行,兩人這麼互相跟對方明白宣示著。

1051.jpg 

 

[ 加法 v.s. 減法 – 中西大不同 ] 中式瓶瓶罐罐醬料 v.s. 義式手作醬料

中式烹飪中"一定要加調味料,否則沒味道"的邏輯,跟我觀察義大利當地人料理的基本邏輯,有著天壤之別。其實料理菜色好不好吃,在看不見的產地就已經決定。

義大利人精心濃縮收斂食材的味道,例如濃縮收斂Ragu蕃茄醬汁的味道,以時間風乾起司、風乾濃縮臘腸Salami、Pancetta等等的味道。盡量減少(或根本不用)有化學添加的調味醬料。這是義式烹飪的減法法則。而且手作醬料、新鮮現做。

反觀華人廚房裡,各式各樣瓶瓶罐罐的現成調味醬料缺一不可,即便留學海外也不能沒有中國超市裡的各式調味罐,以便人在異鄉,還能嚐到道地家鄉味。中式烹飪哲學無不在絞盡腦汁地加油添醋之外,還有嚴重的過度調味問題。瓶瓶罐罐調味醬料有數不清的化學添加物,有太多健康陷阱,長期食用實在不智。

例如簡單的炒蕃茄,蕃茄不酸加醋,不甜加糖,不香加蛋,終於調味成好吃的中式蕃茄炒蛋。更不用說糖醋排骨、宮保雞丁、三杯雞這些到後來都在吃調味醬的經典中式菜色,調味到大概吃不出排骨或雞丁原來的味道了。這是中式烹飪的加法法則。而且現成醬料、工廠大量做成

加法與減法的烹飪哲學與實踐方式,中西大不同。

我跟義大利主廚解釋我在台灣跟著Youtube阿基師學做菜時大致的邏輯與瓶瓶罐罐的調味用法,在他聽來簡直不可思議。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口味不同,做法與喜好不一,喜歡加法的不一定喜歡減法,反之亦然。

1026.jpg 

1029.jpg 

1030.jpg 

↓ 關於火候

這次在餐廳的學徒經驗裡,我體會到一個重要的的技巧,簡單來說就是烹飪裡最重要的"火候"。這道功夫,著實不易。專業餐廳、專業烘焙坊,與家庭烹飪、家庭烘焙最大的不同,就在火候。

精準的溫度與時間控制(也就是精準控制火候),讓麵包、蛋糕、肉類、蔬菜等等呈現完.全.不.同.的風味。我猜想這也是米其林主廚與家庭主婦我最大的差別啦哈哈。

1031.jpg 

↓ 紅酒燉牛肉。 

1052.jpg 

[ 烹調蔬菜 v.s. 烹調肉類 ]

這次的學徒經驗還讓我意識到,無論豬牛羊魚等等肉類,只要選擇新鮮的好食材,加上精準拿捏火候,通常就可以將食材發揮得很不錯。

烹調蔬菜我覺得技巧相對困難,也是我的義大利主廚比較處處留意的地方。

他在烹調肉類時常常大器一揮就能簡單做成,但處理烹調蔬菜時卻格外細心、掌控每個流程。我的學習重點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蔬菜與麵飯等等。關於這點,我非常稱心如意,完全符合了我和小孩最想學好的義大利菜項目。

每次小孩回到台灣最念念不忘的,通常不是肉類(餐廳菜單裡的第二道菜Secondo,類似英文的Second,多是豬牛羊魚),而是各式各樣的前菜、與第一道義大利麵飯(菜單裡的Antipasti & Primi )。真是太棒了。 

1041.jpg 

↑↓ 紅酒燉牛肉。

1035.jpg 

 

1053.jpg 

1063.jpg 

1065%20Jo.jpg 

離開前的合照留念,約定來年再見。在廚房裡工作學習非常辛苦卻很開心,也常常覺得西方人和東方人有蠻大的不同是,西方人working hard, but having fun!! 只可惜東方人工作時Too Serious鮮少幽默感,又太過正經無趣。但這個廚房總是播著搖滾樂並笑聲不斷。主廚外表一派輕鬆但實際上一切都在他精準嚴格的控制之下。

其實廚師是耗費大量勞力、心力、又高壓的工作,從點菜到上菜要求極快速、又絕不能出半點差錯,水深火熱的工作環境下還能having fun真的很不容易。

我工作若累趴趴時臉只會垮下來,心裡更是哀怨,不僅不懂人生哲學裡鬆緊之間的拿捏,對工作也幾乎沒有幽默感可言。我相當佩服也很感謝這群溫暖友善的廚師也是我的新朋友,感謝他們對我無私地分享、並對我這學徒處處寬容以待他們是值得我學習的人,既有幽默的人生智慧,也懂得何時能收能放。

 **************************************************************************************

 

旅行到現在發現,最美好的記憶都是人,無論是作古的人或存在當下的。我想繼續向著陽光大步前進,繼續找到對的地方與對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與不同的人互相激盪,不斷重新定義自己要的人生。至於旅行中學了哪道菜,看了哪些風景,似乎變得不太重要了。


Jocelyn in Florence, Italy

May ~ August, 2015

 

[ 後記 - 回台前,在羅馬貴賓室裡,回味義大利 ]

* The Sparkling Italian Wine

154 Airport Lounge.jpg 

義大利料理在全世界都有高級餐廳,不過好像鮮少人知道,氣泡酒絕對是義大利的強項!! ( 法國香檳地區的釀酒人,嚴禁世上其他人叫氣泡酒為"香檳"。)

The Sparkling Italian Wine著實教人深深著迷。 噢 ~ 得回去沒有Prosecco, Asti, Lambrusco, Franciacorta,& Trento等義大利氣泡酒的地方了得很快再回來才行。

 

更多相關閱讀 請看我的 "甜蜜生活@義大利" - http://jocelynli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1422366

 

arrow
arrow

    jocelyn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